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校史(详)
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校史
一、常熟县立第三高等小学、
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。1913年1月,由地方贤达孙翔仲等人发起成立常熟县立第三高等小学,办学凡12年,先后由孙翔仲、季毅生、赵欲仁担任校长。
二、常熟私立虞西初级中学、常熟县乡村师范
1925年9月,升格为常熟私立虞西初级中学,校长由孙翔仲兼任。招收初一年新生2个班,后因经费、师资、立案等问题不能完善解决,1927年暑假后停办。1931年9年至1936年7月在私立虞西初级中学原址兴办常熟县乡村师范,培养了150多名乡村教师。 1945年9月至1947年7月复办常熟私立虞西初级中学,由孙翔仲、钱琴一、张澧泉、顾松年等人组成校董会。
三、常熟县立初级中学西塘桥分校
1947年8月,更名为常熟县立初级中学西塘桥分校,王同书任分校主任,共有4个公办班,在校学生120人。
四、常熟县西塘桥初级中学
1949年5月,经常熟县人民政府批准,学校改名为常熟县西塘桥初级中学,先后由王同书、王人济、王琳元、顾伯伊等人出任校长或主持工作。解放后,学校发展很快,1952年至1956年,先后建造了教学大楼、大礼堂、厨房、学生宿舍、教工宿舍、理化实验大楼,学校初具规模。这一时期,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土地改革、镇压反革命、抗美援朝等活动和捉螟虫、采卵块等农业劳动。
五、常熟县西塘桥中学
1956年8月增设高中,成为完全中学,更名为常熟县西塘桥中学。当年招收2个高一班。是年冬天,在学校南面开辟占地9335.8平方米的大操场。1957年,全校共有13个班级,在校学生730名。1957年寒假,教师参加整风反右斗争,学生投入扫除文盲运动。
1958年,在校学生增加到1075人,有初中12个班,高中7个班,其中有部分寄宿生。“大跃进”中,学校教学秩序不正常,时常停课,师生参加大炼钢铁、除“四害”(蚊、蝇、鼠、雀)和参加农业劳动。1958年4月,部分师生到常熟县张桥公社参加灭钉螺,因安全设备较差,有30多人被感染。发现后全都及时得到治疗。
国民经济三年暂时困难时期,粮食紧张,副食品紧缺。学校利用校园建造猪舍,发展养猪,种蔬菜。此时学生大量减少。这一时期分别由于淮和陈剑云出任校长。
六、沙洲县塘桥中学
1962年,沙洲建县,学校易名为沙洲县塘桥中学。1963年春,全校共有学生657人,比1958年减少38.88%。1964—1966年上半年,学生逐步增加,教学秩序比较稳定,教育质量稳步提高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教学秩序遭破坏,校长和许多老师被揪斗,部分校舍被拆被占,设备被分,损失严重。
1976年10月,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,学校进行拨乱反正。1977年下半年,恢复高校招生统考录取制度,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积极性普遍提高。
1979年至1988年,先后建造教学大楼、宿舍大楼、餐厅、校办厂厂房等,建筑面积合计4477.9平方米。1985年,学校占地2027.8平方米,建筑面积为7303.6平方米,有初中11班,高中11班,学生1188人,教职工73名。
文革初期由陈剑云任校长,后由瞿金元任革委会主任,以后则先后由朱瑞祥、曹森玉、黄守成、刘永等同志主持工作。1981年11月高华沛同志调任校长,1984年9月起由侯景祥同志人校长。
七、张家港市塘桥中学
1986年底,撤县建市,学校也随之更名为张家港市塘桥中学。1988年10月,学校被省教委评为中小学实验室与仪器工作先进集体。是年,学校初中部经苏州市验收,被定为合格初中。1988年以来,学校第二课堂成绩突出,先后有9人次在全国少年围棋、书画、书法大赛中获奖。1993年,学校占地21990平方米,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;在校学生1227人,其中初中682人,12个班;高中545人,10个班;教师96人。1994年12月,学校有初中12班,高中9班,附设职业高中1班,在校学生1131人。教职员工102人,有中学高级教师6人,一级教师27人。学校占地面积23054.5平方米,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。
截至1996年,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7000多名初中毕业生和5600多名高中毕业生,其中升入大专院校的有2000余人。自1986年开始学校连续10次被评为张家港市“文明单位”。这一时期,校长是侯景祥同志。
八、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
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,进一步调整布局,提高办学效益,1995年,塘桥镇党委、政府决定易地新建塘桥高级中学,96年初、高中分设后,原塘桥中学的初中部和本镇另一所初中――青龙初级中学合并并更名为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,成为张家港市一所规模型的纯初中学校。学校占地面积23054平方米,建筑面积 11000 平方米,绿化面积11339平方米,绿化覆盖率达40.47%。
1996年学校有20个班级,学生943人;教职工68 人。当年通过省级德育先进学校验收。
1997年学校共有班级 17 个,学生801人,教职工68人。1997年12月,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。同时,在市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获二等奖。
1998年学校共有班级 20 个,学生 958人,教职工75人。1998年伊始,塘桥镇政府斥资1200余万元,重新调整学校布局,校门由朝东移至朝南,堵住把学校操场和学校其他建筑割裂成两半的人行通道,使整个学校联成一体;改造主体教学大楼并新建学校牌楼、育才桥、中央大道、塑胶跑道、文化长廊、阶梯教室、综合大楼、师生餐厅、绿化带,使百年老校呈现出全新的格局与形象。校园色彩明丽、环境怡人,充满浓郁的现代化气息。
1999年学校共有班级 26 个,学生 1281人,教职工87人。学校也创建成为江苏省首批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。
2000年学校共有班级30 个,学生1500人,教职工101人,市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跨入一等奖行列。
2001年学校共有班级 30 个,学生1488人,教职工108人。江苏省教育报刊社《成才导报》推出学校“感悟亲情”习作专版。在张家港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获二等奖
2002年学校共有班级 29个,学生1438人,教职工105人。2002年8月19日,《德育报》在头版头条位置,以《请让生活告诉你》的大幅标题介绍了学校德育生活化的创新实践及成效,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荣获一等奖。
2003年学校共有班级 28 个,学生 1325人,教职工96人。除了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荣获一等奖外,还连续两年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。本年9月,德育校本化教材《让生活告诉你》一、二分册由上海百花出版社出版。
2004年学校共有27个班级,学生1250人,教职工总数94人,其中教师92人,教师平均年龄35.88岁,本科学历37人,正在进行本科的24人;大专学历23人。中学高级教师6人;中学一级教师36人;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65人,占总数的69%;市教坛新秀10人,教学能手5人,学科带头人1人。2004年度初三中考成绩突出,学校又获得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。
2005年学校共有班级24个,学生1196人,教职工总数85人,教师平均年龄33.88岁,本科学历51人,正在进行本科的22人;大专学历11人。中学高级教师7人;中学一级教师46人;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56人,占总数的62%;市教坛新秀6人,教学能手4人,学科带头人1人。中考全科及格率、总分及格率和总分优秀率均达3A指标。在本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获二等奖;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提高,投入39万元对实验大楼进行了改造,更新了设施设备。拥有围棋、陶艺、音乐、美术等十多只专用教室,所有教室均配备三机一幕,双向闭路电视系统,并已安装校园网。
2006年学校共有班级22个,学生 984人,教职工90人。学校2006年度又获得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
2007年学校共有班级 20 个,学生 893人,教职工79人。本科学历74人(含在读),中学高级教师7人;中学一级教师46人。学校于2007年斥资150万元新建一幢信息大楼。,添置教育现代化初中设备设施36万元。目前,校园占地面积为26980平方米,校舍总建筑为13410平方米,体育活动场地为7670平方米,绿化覆盖9570平方米。
目前,学校拥有电脑221台,其中教师电脑 52 台,学生电脑153台,生机比为 5.8:1;学校有多媒体教室10 只,拥有图书 41000 册,电子阅览室座位48个,生均图书 45.91 册。学校各类设施设备均达到了省级二类标准。学校师资学历结构、职称结构、年龄结构较为合理。到目前为止,教师本科学历74(含在读)人,占90.36 %,研究生结业1人,在读研究生3人;高级教师6人,一级教师40人;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0 人,其中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1人,张家港市教学能手3人,张家港市教坛新秀6人。
多年来,学校勇于开拓,办学成效显著。除了在张家港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连年获奖,年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外,学校还先后荣获张家港市常规管理一等奖、苏州市信息化建设实验学校、苏州市优秀教师群体、苏州市教科研先进学校、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、苏州市安全文明学校、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、苏州市网上家长先进学校、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、江苏省“师陶杯”教科论文竞赛组织奖、江苏省“金钥匙”科技竞赛先进学校、江苏省“五四杯”青年教师教科论文竞赛组织奖等称号,2004年创建成为江苏省绿色学校、省二级档案室。《德育报》《江苏教育报》《苏州教育》《人民教育》等报刊曾对我校作过宣传报道。
学校推出的德育生活化的创新实践已产生广泛影响。2003年9月,学校编撰的32万字的德育生活化校本教材《让生活告诉你》的正式出版,使学校的相关课题已由苏州市级破格上升为省级研究课题;2007年8月,学校又正式出版了以校园情景剧为主体的德育校本教材第三册。围棋,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,多年来,先后有十多名学生在苏州市级以上的大型比赛中获奖。学校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.98 %,升学率达98.8 %。
多年来,学校坚持走以质立校之路,坚持内涵持续发展,用心打造农村初中第一品牌,初步确立了本市农村初中的领先地位,取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,获得了各级领导、社会各界、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。
用户登录